6月22日,内蒙古博物院大厅内人头攒动,“我们的节日——端午节‘粽’情内博”活动正在进行,伴随着悠扬的琵琶古韵,一幅端午风情民俗画卷在全国各地的游客面前徐徐展开。
【资料图】
当日,北方新报小记者们也受邀来到了现场,长桌上,粽叶、黄米、红枣、清水、凉糕有序摆放,五颜六色的原料引发了孩子们极大兴趣,一个个引颈观看,期待不已。
讲解员演示包粽子的手法
9时30分,现场座无虚席,活动开始。讲解员微笑可掬,为游客们讲解了端午的起源:“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,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,端午是‘飞龙在天’吉祥日,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。”讲解员告诉现场游客,端午食粽是节日传统习俗,南北粽料虽各不相同,但凝结在粽子中的爱国情怀一直是永恒主题,阴山脚下土默川平原的人民在端午节尤爱黄米凉糕,一份由糯米和黄米做成的冰凉凉糕,为酷热的夏日带来一丝清凉。
讲解员邀请小朋友参与知识问答
现场,讲解员不断邀请小朋友参与知识问答环节,小记者们踊跃举手,大胆发言,回答正确者可获得一份精美小礼品。随后,讲解员现场演示包粽子,并邀请游客们品尝食堂制作的“内博凉糕”,游客们也可以上场亲手体验包粽子,此时现场气氛达到高潮。
小记者们踊跃参加
妈妈们手把手教孩子包粽子
包的粽子有模有样
包得好认真
我们的“战利品”
身着汉服的小记者们争相上手,将两片粽叶裹成斗状,随后将江米一层层塞进去,最后再点缀一颗红枣,合上粽叶,紧紧扎好。有的小记者包了一颗又一颗粽子,才恋恋不舍离开现场。
现场还准备了凉糕供大家品尝
“第一次参加这么有文化内涵的端午活动,不仅培养了孩子动手能力,还让孩子学到了很多传统民俗,大人一起参加也乐在其中。”家长李女士告诉记者,孩子对此次活动赞不绝口,回家路上都在探讨今天学到的历史知识,希望类似活动多多举办,为孩子们提供增广见闻、博物致知的平台。文·摄影/草原全媒·正北方网记者 郝儒冰
关键词: